《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两句传世已久,且充满了丰富的关于人生智慧的哲理思考。其寓意在于告知后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语浅而意深,充满了人生哲理。
淡泊的对象是名利,而指向则是内心,只有淡泊名利才能内心清净,内心清净才能心无旁骛干事业,保持奋发向上的状态。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更应该修一颗淡泊之心,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以豁达的精神和超然的态度对待名利,用高尚的品德和境界约束自己的名利之心,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地方经济发展上,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上。
名利之心人皆有之,关键在于将自身欲望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畴之内,不偏颇、不虚妄。而修养淡泊之心就是祛除过度之欲,掌控欲望而不为欲望所奴役。领导干部肩负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任,更应严于律己,自觉遵纪守法,充分认识过度之欲的危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名利面前,思想上始终保持一份清醒,行动上恪守一份理智,坦然面对个人进退得失,不计较、不攀比,真正经受住名利的考验。实实在在地对待一切事物,豁达客观地看待一切生活。
正所谓“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淡泊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志在修身,进而济世。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果只是一味地讲究内在修炼,而不去实实在在地做一些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那么这种淡泊之心就毫无价值和意义。作为领导干部要以淡泊之心去追求高远的志向,带着责任,干好工作,在干好工作中修养淡泊之心,体会工作的快乐和淡泊的坦然,做一个有信仰,有精神追求,有道德操守的人民好公仆。
世间万物讲究一静一动、动静相宜。而作为领导干部而言,静的应该是平淡的内心,动的应该是实干的双手,只有将这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是在面对浮华不为所动、永远保持为人民群众实干担当的公仆情怀的“不二法门”。(安星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