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庞大架构中,基层作为神经末梢,直接对接群众需求,承载着政策落实的关键职责。然而,长期以来,基层工作面临着沉重负担,严重制约了基层治理效能的发挥与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要实现基层减负,需精准把握核心问题,直击重中之中,才能让基层工作回归正轨,释放基层活力。
行政流程复杂繁琐,拖累基层效率。当前,基层工作流程中存在诸多繁琐环节,大量精力耗费在文件流转、层层审批之上。一项简单的民生项目申报,可能需要历经多个层级、多个部门的签字盖章,每一个环节都需等待,耗费大量时间。这种复杂行政流程不仅增加基层工作量,更使基层干部陷入 “文山会海”,无暇顾及实际工作落实。精简行政流程迫在眉睫,应建立统一的线上办公平台,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与流程简化。通过优化审批环节,将部分权力下放基层,赋予基层一定自主决策权,减少不必要的中间层级,提升工作效率。
过度考核泛滥,导致形式主义盛行。过度且不合理的考核机制是基层沉重负担的另一大根源。名目繁多的考核指标,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在一些地区,基层干部一年需应对数十项考核。为了通过考核,基层干部不得不将大量时间用于整理材料、制作报表,甚至出现 “为了考核而工作” 的本末倒置现象。改革考核机制,应以结果为导向,减少不必要的考核指标,重点关注工作实际成果与群众满意度。同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基层工作的精准、动态考核,减轻基层迎检负担,引导基层干部将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资源短缺、分配不均制约基层发展。基层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方面长期处于短缺状态。在人力上,基层事务日益繁杂,但人员编制却未相应增加,导致基层干部身兼数职,工作压力巨大。在物力与财力方面,基层办公设施陈旧、资金匮乏,难以满足工作需求。再者,资源分配不均也抑制了基层创新能力的提升。即便工作人员有创新想法,也难以付诸实践。同时,这种资源差距还引发基层人才大量流失。只有打破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格局,均衡资源配置,才能激发基层创新活力,留住人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基层全面发展。
基层减负的重中之中在于解决行政流程繁琐、考核泛滥以及资源短缺等关键问题。为此,应推行简政放权,优化行政流程;构建科学考核体系,遏制考核泛滥;合理调配资源,消除资源短缺。如此,基层方能轻装上阵,高效开展工作,实现治理效能的飞跃。(作者: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女织寨镇人民政府 熊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