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那里有最真实的生活场景,有最迫切的民生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这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大抓基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真正了解到群众的所思所想,更深切地感受到民生疾苦,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首先,要知民意。想要知民意就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决策,而要走进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的心声。要以平等的姿态与群众相处,不摆官架子,不打官腔,让群众感受到真诚与温暖。只有这样,群众才会敞开心扉,把心里话讲出来,党员干部才能收集到最真实的民意。同时,还需要有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方式,及时了解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回应群众的关切。
与此同时,要办实事。群众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可能是一条畅通的道路,可能是一个干净的居住环境,也可能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党员干部要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努力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以“钉钉子”的精神,一件一件抓落实,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不能只是嘴上说说,而要付诸实际行动,用实际成效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是衡量政绩的标准,也是我们衡量干部的最终标准。要切实做实事、做好事,主动把“办好”的标准定得再高一些、举措落得再实一些,少一些套话、空话,多一些真话、实话,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给群众答疑解惑、解开心结,与群众心贴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参与感。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根基层沃土,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作者: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梁家屯路街道办事处 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