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变局与民族复兴的战略交汇期,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与理论素养直接关系着党的执政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加强政治建设、强化理论武装,既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题中之义,更是党员干部应对风险挑战、践行初心使命的必修课。唯有以科学理论培根铸魂,以政治历练强筋壮骨,方能在时代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理论武装是政治建设的根基。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来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竞赛”,正是这场思想洗礼铸就了党的理论自觉。当下,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斗争,党员干部需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将“六个必须坚持”转化为观察时代的“望远镜”与解决问题的“手术刀”。浙江省开展“新时代浙江精神”大学习,组织党员干部重走红色线路、研读经典著作,正是通过理论赋能筑牢政治忠诚的生动实践。
政治建设是理论武装的实践场域。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政治能力需在斗争中淬炼。某地推行“三会一课+政治体检”机制,要求党员在民主评议中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践行群众路线。这种将政治建设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探索表明,理论武装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要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检验成效。当党员干部将“国之大者”内化于心,就能在科技创新、生态保护等战场展现政治担当。
政治建设与理论武装辩证统一于自我革命。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政治锻造就永不停歇。深圳市探索建立“政治能力提升档案”,动态记录干部政治理论学习、重大斗争表现等情况,形成“学-思-用”的闭环链条。这种制度创新启示我们,政治建设需要理论武装提供思想坐标,理论武装需要政治实践注入鲜活素材,二者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共同驱动党员干部成长。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党员干部既要当好理论学习的“优等生”,更要成为政治实践的“排头兵”。以苟日新,日日新的自觉深化理论武装,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加强政治历练,在思想淬炼与实践锻造中,锻造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硬核担当,书写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答卷。
(作者: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稻地镇人民政府 黄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