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各地投入大量资源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但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出现了”见物不见人”的现象:崭新的村居空置,现代化的设施闲置,特色产业难以为继。这些现象折射出一个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人才,其活力源自人心的凝聚。因此,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才视为首要因素,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与创造潜能,培育一支深谙农业、热爱农村、心系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让乡村成为人才汇聚的沃土、创新创业的热土、安居乐业的家园。
培育本土人才是基础。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学历教育,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支持农村青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他们返乡创业就业。发挥乡贤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他们参与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
引进外部人才是关键。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打破学历、职称等限制,注重实际能力和贡献。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计划,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鼓励城市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建立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
优化人才环境是保障。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在创业扶持、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为人才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保障。营造尊重人才、关爱人才的社会氛围,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此外还要构建人才振兴长效机制。完善人才使用机制。要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破除唯学历、唯职称等倾向。创新人才使用方式,推行柔性引才、项目引才等模式。鼓励人才在乡村和城市间双向流动,促进人才资源优化配置。 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基层人才待遇。建立人才荣誉制度,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才。拓宽人才发展空间,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人才振兴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作者: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梁家屯路街道办事处 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