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中,基层干部犹如一粒粒种子,扎根广袤乡土,承载着组织重托与群众期待。他们既是基层治理的“生力军”,更是连接党心民意的“连心桥”。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基层干部唯有以“铁肩担道义”的魄力、“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方能在基层热土上书写不负时代的青春答卷。
扎根基层:在躬身实践中校准人生坐标。从“治沙英雄”焦裕禄到“时代楷模”黄文秀,基层始终是淬炼初心的熔炉。基层干部当赓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精神血脉,把田间地头当课堂,把群众需求当课题。在浙江义乌,基层干部通过“鸡鸣早访”制度,每天清晨入户收集民意;在四川战旗村,年轻干部用脚步丈量土地,绘制出乡村振兴“数字地图”。这些生动实践印证:只有沾满泥土的裤脚,才能丈量民生的温度;只有饱含汗水的额头,才能映照初心的成色。
敢于破题:用创新思维激活发展动能。面对基层治理的新挑战,基层干部既要传承“老黄牛”的实干精神,更要锻造“拓荒牛”的创新勇气。福建下党乡的选调生团队创新“红色旅游+生态产业”模式,让深山里的“空壳村”蜕变为“网红村”;江苏华西村青年干部运用区块链技术打造“智慧农田”,实现农业生产全程可追溯。这些探索表明,新时代的基层工作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需要融合数字思维、市场理念的创造性实践。
坚守初心:以民生情怀丈量责任担当。基层工作的真谛,在于把“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转化为具体行动。在河南张庄村,基层干部建立“民生微实事”快速响应机制,让路灯维修、水管改造等小事“”不过夜;在贵州塘约村,年轻干部自创“院坝协商会”,让群众在拉家常中化解矛盾。这些实践启示我们:选调生的价值不在于说了多少豪言壮语,而在于解决了多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基层干部群体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基层热土上书写新时代的青春诗篇。当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带着知识、激情和创造力奔赴乡村,当越来越多的创新实践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我们坚信:这些扎根基层的青春力量,必将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作者: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女织寨镇人民政府 白欣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