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基层工作需精准施策,不可随意加码至基层,务必明晰基层职责边界,确保权责对等。然而,在某些区域,仍可见减负之名行增负之实的怪象,或是减负沦为另一种形式主义。“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减负基层工作需警惕“半途而废”,避免如潮起潮落,一紧则抑、一松则滥。
减负基层工作,毋停留标语口号。上级多项政策均彰显了为基层松绑的坚定决心。基层乃政策落实的“神经末梢”,不应被形式主义的枷锁和官僚主义的桎梏所羁绊。为基层减负,意在解除形式主义的镣铐,强化为民服务的初心,扛起实干兴邦的使命。重载的骆驼难以远行,唯有让基层干部轻装前行,方能促使基层由“事务堆”转向“服务台”,唯有挣脱无谓的“文件洪流”与“接待循环”,方能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地将群众的“烦心事”转化为自己的“心头事”,全心全意投身于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要时刻警惕“隐形增负”和“死灰复燃”,坚决抵制“雷声大雨点小”的减负举措,拒绝“阳奉阴违”的行为,确保基层减负不成为“紧一阵松一阵”的循环游戏。
减负基层工作,需营造良好氛围。现实中,不少基层干部终日奔波于各类督查考核之间。而督查往往偏重形式留痕,汇报材料、照片记录等成为评分主导,忽略了工作实效。对此,基层干部虽未必公然抵触,但内心难免滋生不满,削弱工作热情。需减轻考核“大山”,聚焦于核心任务评估,减少无谓的排名竞赛,增加达标性考核。同时,优化作业流程,剔除冗余环节,减少资料报送与信息重复提交的频次,让基层工作者得以释放更多精力,专注于为民服务的实践,轻装上阵,专注于“本职工作”。
减负基层工作,要激发担当精神。要解决基层干部“疲于奔命”的现状,在考核中不应片面追求“亮点”,而应推崇“实干”。深入群众家中,走进田间地头,既跨过门槛也贴近民心。基层党组织应关注基层干部的身心福祉,严格执行休假政策,优化职务晋升体系,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拓宽成长路径,让干部在奋斗路上更有动力与希望。适当提高基层干部的生活补助,完善福利待遇,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满意度与归属感,减轻其后顾之忧,让基层成为吸引并留住人才的“热土”,让基层工作环境真正“热起来”。(作者:唐山市路南区女织寨镇人民政府 孟家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