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山”路上做一颗好的螺丝钉

——致敬时代楷模许利民

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际,2024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徐利民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盛赞他为用“实干笃行担当宣传干部新的文化使命”的人民公仆,为保护、研究、传播“上山”文化作出突出贡献,号召全党全国学习这位扎根基层三十余年的好干部。

三十年基层一线,半甲子风雨兼程,徐利民用三十年的时间扎根基层,全身心投入基层工作,谱写了“对党忠诚、为民造福”的生命之歌。他是新时代中国基层干部的代表人物,也正是各行各业埋首苦干的默默耕耘者之一。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党的力量之源也来自基层。三十年再回首,正是无数个“徐利民”们,用他们拼搏担当矢志奉献的姿态,在基层一线上践行着对党忠诚的无悔誓言。8月病重入院,9月抱憾离世,“大部分人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一颗螺丝钉。而我爸爸,至少是一颗好的螺丝钉,是一颗善良、勇敢、热于奉献的螺丝钉……”,徐利民同志的事迹令人沾襟动容,广大党员干部更应接续“徐利民”们的步伐,永葆为民初心,擦亮奋斗底色,开拓创新精神,在新征程的“上山”路上继晷焚膏,努力创造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新功。

永葆“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赤心报国,肝胆映汗青。徐利民同志的一生辗转多个基层重要领导岗位,但纵观其一生履历,赤诚的奉献品格、火热的为民情怀纵贯始终——一辈子生活和工作在山区小县的茹苦艰辛他不是不知,而是赤诚与火热的为民情怀让他选择了最遵从本心的道路。一声“群众惦记”的低唤,他便成了浦江县村民的“一片天”;一句“上山万年,文化延续从不间断。让人感到任务神圣”,他便把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了“上山”文化的研究宣传事业。竭忠诚而为民兮,倾尽丹心殷殷情。“一个‘暖’字,足以融化坚冰”,这是他一生躬身为民的生动写照,也是为广大党员干部上的生动一课。诚如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中央党校春季学期中青班开班式上所言,年轻干部“要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而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多闻泥土芬芳,在一心为民中奉献自我,升华灵魂,才能真正成长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可靠人才。

擦亮“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奋斗底色,勤行不辍,更近百尺竿。厚重的工作笔记,向我们诉说着徐利民同志的工作并不是一通坦途,而是不断奋斗作为的过程。面对浦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现象与问题,徐利民并未黯然放弃,“认真可以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这是徐利民同志的口头禅,也正是其三十余年基层工作的生动写照。埋首苦干,于是承载着浦江群众急难愁盼的“民情暖哨”问政平台被投入使用,三万多条社情民意汇聚成了推动浦江发展的磅礴力量;拼命硬干,于是困扰着浦江县十数年的非法水晶小作坊被逐个整改,“绿水青山”“鸟语花香”重回浦江人民身边。舍身狠干,于是一张跨越15年的“‘上山’文化申遗与建设路线图”浮现在人们眼前,实现了“让世界人民看到‘上山’文化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曾言:“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经受许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唯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才能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

开拓“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其德日日进”的创新精神,守正创新,生机转化钧。有人说徐利民同志是身处村民百姓一线的“黄土式”干部,但从没有人怀疑过他的工作本领。身处山区小县,却总能敏锐感知时代的脉搏,与“国之大者”同频共振。而保持这种敏锐眼光、长远思维的关键,就是守正创新。面对虞宅乡的群众工作,徐利民同志结合当地实际创新推出了“一卡五单”驻村工作法,将全乡工作分类细化,确保驻村干部“找得到、叫得应”,村民问题“坐得下、谈得拢”,极大地改进了虞宅乡的各项工作。面对“上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徐利民同志坚持亲力亲为,开创性地成立“上山”文化遗址联盟,短短三年间就将“万年上山”打造成了轰动全省、全国的文化IP。正所谓“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身处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要想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性,就要善于守正创新,打破知识落后、眼界不宽、方法局限的瓶颈,主动加快知识更新,克服“本领恐慌”,涵养系统思维、大局意识,不断增进自身履职尽责能力。

万年上山,上山万年。三十年匆匆过,无数个“徐利民”们汇聚成了时代的楷模力量,在基层一线步履不停;新征程在眼前,广大党员干部也应锤永葆为民初心,擦亮奋斗底色,开拓创新精神,在对时代楷模的不断学习中书写不负历史、不负人民的青春故事。(作者: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稻地镇人民政府 李同心)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