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加强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党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展现出了显著优势。
组织筑基强体系。基层党组织拥有最坚实的群众基础,通过构建严密的组织体系,实现了基层治理的党建网络全覆盖。例如,一些城市社区探索构建出“社区—网格—楼组—党员”的四级党组织体系网络,这种纵向上延伸、空间上拓展的组织体系,确保了党的声音能够传递到每一个角落,党的意志和主张能够有效转化为基层治理中各类主体的自觉行动。
政治领航把方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够确保基层治理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党员作为“先锋战士”,通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基层治理中的各类主体提升政治意识和思想水平。例如,在社区治理中,基层党组织通过组织党员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再通过各种平台、载体和形式把政治思想教育从党员进一步延伸到群众,从而实现党员和群众在政治思想上的融合共进。
整合聚力促协同。基层党组织通过构建跨组织网络,促进“条块”协同,有效整合了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治理力量。例如,一些社区通过区域化党建平台,实现了各领域党组织之间的互联互动、资源整合和行动协同,有效解决了基层治理中的难题。同时,基层党组织还通过发挥党员在“公”的道德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基层治理中的各类主体基于“为大家好”的立场来调整自我利益和追求公共利益,实现基层治理的共同体格局。
服务惠民增实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注重提升基层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例如,一些社区通过推行“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形成了“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穿透式体系,实现了服务触角向居民院落、楼栋、单元的延伸。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政策解读、环境整治、普法宣传等,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建设如同春耕时的沃土培育,既需制度化的“硬框架”夯实地基,更要创新化的“软生态”涵养生机。在组织筑基中织密责任网格,于政治领航下校准为民坐标,借整合聚能打破资源壁垒,以服务提质回应民生期许,四维合力的治理新局正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治理图景。当每个“红色细胞”都能在新时代的肌体中持续焕活,党的旗帜必将永远飘扬在群众心间。(作者: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梁家屯路街道办事处 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