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湖北考察时强调:“要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自部署,把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和为基层减负结合起来,持续推进基层减负。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才能激活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带动发展的多项功能,进一步把减负效能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真正让基层这匹“小马”拉动“大车”。
长期以来,基层存在党组织工作繁重,而管理队伍力量相对薄弱的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的内容增多、范围不断扩大。其中包括基层组织常规性的“中心工作”、事务性“日常工作”,以及协助上级相关职能部门完成一系列任务性、临时性的检查工作。繁杂的基层任务对村干部的文化素质、时间精力、能力水平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乡村振兴的动力支撑。
减负,关乎民生福祉、干部作风,关乎乡村振兴的成效和水平。“要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要建立清晰的制度导向,解除基层干部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其固有模式所带来的束缚,树立起求真务实、清廉正直的工作作风,使他们能够全心全意地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广阔实践中。
推动基层减负要完善考核方式,提升工作实效。
科学合理的考核是推动工作落实、激励干部干事的有效手段。以基层党组织减负赋能乡村振兴要扎实推进考核体系精简精准行动,切实为干部松绑减负,有效减少考核负担,将基层干部从数据、报表、材料中解放出来。
为了促进考核体系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应当深入实施基层治理不良现象的审视与整改行动,精确界定职能部门与乡镇之间的权责范围。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关键在于明确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权力与责任界限,构建并完善村级工作事项的准入机制,及时剥离清理不应承担的行政化工作任务,同时,应当科学规划考核评价体系与监督检查项目,确保其既有效又合理。
推动基层减负要打通数据壁垒,提升治理效能。
推行数字政务,目的是优化流程、提高效能,更好服务群众。以基层党组织减负赋能乡村振兴要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运用现代化手段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加快农村基层党组织网络活动阵地建设,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一方面,“把支部建在网上”,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另一方面,推动政府服务平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提升办事效率。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品腿”,构建起一体化、智能化的政务服务新生态。
推动基层减负要理顺基层权责,强化落实能力。
基层工作中存在的权责界限模糊、任务分配与责任承担不相匹配的问题,给基层干部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亟需打破现有的体制机制瓶颈,构建一个权责明确、协作有序、运行顺畅且高效能的基层管理体系。从根本上理顺基层权责,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一方面,需要坚持源头治理、上下协同的理念,对党政群机构设立的各种工作机制进行整合规范。通过制定并发布基层干部减负的责任清单,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另一方面,要强化向基层干部赋能的资源保障,遵循权责对等、适当下放的原则,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及民生服务项目向基层转移,确保基层干部拥有与其服务范围相匹配的权利与资源。,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小马拉大车”问题,是当前基层治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影响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问题。持续推进基层松绑减负,真正让基层党组织从“小马拉大车”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引导基层党组织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上来,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足,才能为乡村振兴积势蓄力,持续把减负效能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作者:唐山市路南区女织寨镇人民政府 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