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层之“行” 筑干群之“桥”

在新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不仅是职责所在,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路径。这一行动,恰似一座桥梁,紧密连接着党和人民,为国家的稳定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基层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那里有着最真实的民生百态。在城市的老旧社区,党员干部通过与居民促膝长谈,了解到老旧小区改造中存在的管道老化、停车难等问题;在偏远乡村,和村民围坐在一起,知晓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田灌溉设施落后等困扰。只有深入基层,才能听到这些细微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声音,为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最直接、最准确的依据。

基层的情况错综复杂,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通过深入基层,党员干部可以细致入微地观察到群众的生活状况、思想动态。在调研过程中,党员干部可以看到因病致贫家庭的艰难,看到留守儿童眼中对关爱的渴望,看到创业青年在发展中面临的阻碍。这些真实的场景,能让党员干部对民情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在工作中有的放矢,精准施策。比如,针对农村老龄化问题,有的地方党员干部积极推动建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让老人们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年,这正是深入了解民情后结出的硕果。

群众看党员干部,关键看行动,看是否真正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就是要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在脱贫攻坚时期,无数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居住条件,让数以千万计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如今,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党员干部又积极投身其中,为农村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乡风文明等出谋划策、贡献力量。从修建一条条乡村公路,到建设一个个文化广场,从引进农业新技术,到开展技能培训,每一项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的努力,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要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有力的行动,深入基层,扎根群众。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声,用实干为民办事,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共同描绘国家发展的美好蓝图。(作者: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梁家屯路街道办事处  徐飞)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